國產機針欲以技改由“大”變“強”
信息來源:本站 日期:2012-6-19
——現狀不容樂觀
機針是縫紉機的重要成縫機件,是決定縫制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今市場上機針的品種僅國產就有幾百種。據統計,現在在國內市場,國產機針的年銷售總量約為8000萬包,而國外生產的機針在我國市場的銷售總量也在2000萬包以上。中國的機針市場擁有著廣闊的前景,越來越多的國外同行已經將機針生產銷售的目標鎖定在中國市場,并且已經開始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
近幾年來,國產機針飛速發展,在質量上得到很大的提升,全國知名的機針品牌如鉆石、飛虎、明珠、日寶(香港特別行政區)、白鶴等一直致力于先進設備的引進和產品質量的提高,帶動了機針生產行業整體的發展。
但是不可否認,目前國內機針市場還不太健全,還處于低價競爭階段。大家對機針的一個總體印象是:國產機針產量大,質量還可以,價錢便宜;國外機針質量好,但價格高。記者就從多家經銷商那里了解到,進口機針要幾元錢一包,而部分國產機針只要幾毛錢一包,價格存在巨大差距。另外,國產機針斷針頻率比較高,在平車上還能用用,而花色車上就很難說了。
——存在差距
困內生產的機針與國外生產的機針在光潔度、加工工藝、原材料方面的差距是極其明顯的。首先要緊的是光潔度,在國外是采用化學方法去毛刺;而在國內則是采用打磨拋光、用碎碗片擦亮的“土辦法”。在原材料方面,國外生產的機針采用的是高碳低鉻,國內生產的機針普遍采用的是高碳高鉻原材料。原材料中含鉻量的不同,直接導致了機針硬度的不同。倘若含鉻量太高,機針會太硬,缺乏應有的韌性,使用時就很易斷針。
在加工工藝方面,對于機針這種對生產精度要求很高的產品必須要有非常先進的設備才能勝任其生產要求。國外機針的模具基本能達到一次成型,而國內還不能達到這種水平。在國外僅就熱處理這一步的加工設備往往就價值40萬美元或更高,機針生產的整個流水線大約需要幾百萬美金,目前國內機針生產企業還沒有一家的生產設備可以達到這樣水平。
——差距在縮小
被譽為“中國機針之鄉”的江蘇省海門市臨江鎮,近兩年來隨著服裝業的快速發展』缶江的工業縫紉機針機暢銷市場,年生產量在1億包左右。但是陳舊的設備,落后的工藝,使臨江的機針也只能維持在低價位的競爭上。
為了縮小與國外機針行業的技術差距,臨江機針生產企業的決策者決定以生產高速機針為目標,對淬火、鍍鉻、拋砂等關鍵性環節的生產工藝進行了技術改造,使產品質量和檔次有了明顯提高。在實施技術改造的同時,臨江機針生產企業紛紛引進技術人才,形成自己的技術研發隊伍,增強核心競爭力,并加強與國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斷改進工藝,提高機針品質。
為了進一步壯大機針產業,臨江鎮成立了臨江機針協會,進一步規范了機針生產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的同時,還投資興建了電鍍廢處理中心,為機針生產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臨江還建立了中國機針之鄉網站,將臨江機針產業進行整體包裝,向外推廣,面向市場吸引外資和民間資本及技術,縮短了臨江機針產業技術改造的周期。
除了臨江以外,在國內機針市場上,江蘇省鎮江市的飛虎機針也頗有名氣。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飛虎機針由小變大,由弱到強,從無品牌到有市場上叫得響的品牌,并成為全國制針行業的排頭兵,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了技術改造這個“絕招”。江蘇飛虎針業有限公司淘汰了老式的熱處理設備,采用了網帶絕氧熱處理設備和冷凍設備以提高機針的硬度和彈性;生產機針使用的模具采用了日本先進的制作技術,針桿從原來的雙節改成了錐形,并在針孔、沖壓造型方面進行了技術改進以提高機針強度和耐用度。為了確保機針的直度和較高的硬度,飛虎公司又淘汰了原來的電鍍設備而全部采用先進的自動化鍍鉻設備,保證機針表面有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飛虎公司董事長薛宏飛表示,國內生產的機針由于在制針水平上與德國、日本等國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導致了中國生產高檔服裝、皮革所用的機針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國外進口。但是,憑借我們的努力、創新,以及鍥而不舍的信念,我們一定能趕上國外的制針水平,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實現我國由制針的大國向制針的強國的轉變。